

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对于任何一个工程,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始终是工程师们要遵守的底线。施工过程中不要怕出问题,问题越早发现越好,不要等到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之后才暴露问题。最好是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就把问题暴露出来,并及时的做好解决方案,保证工程质量。预制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如下:
桩身倾斜产生原因:
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遇有地下障碍物。
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软土地基,基坑开挖不当,基坑边堆土。
由于预制桩的质量不符标准,导致桩顶面倾斜和桩尖的位置不正或者变形。
桩距过小,错误的打桩顺序导致强烈的挤土效应产生。
桩机安装的角度不准确,造成桩架与地面的不垂直。
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偏离,导致锤击偏离了重心。
预钻孔引起垂直度问题。
接桩引起的垂直度问题。
处理措施:
施打前,应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校核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较浅的障碍物清除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直接补桩。
场地应平整坚实,符合桩机行走条件。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在淤泥层较厚的管桩基础应在施工前宜对桩顶标高以下土体进行固化处理,处理深度一般为3~5m。基坑开挖应在停歇期后开挖,采用小机械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m,均匀进行。加强基坑支护措施,防止土体的侧压力在桩上产生附加弯矩。严禁在基坑20m范围内进行堆土。
把控生产质量。施工时选择合格产品,选择质量过硬的大品牌厂家预制桩。
调整桩的施工顺序(按照先长后短、先大后小、先里面后外面),调整桩间距,控制长短桩的施工顺序,减少挤土效应。
按照操作规程安装设备。
规范操作规程,做好对中后施工,并及时纠偏。
采用预钻孔引孔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钻孔的垂直度。
需要接桩时,应重点控制第一节桩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施工过程中及时抽查桩身垂直度。尽量减少接桩,接桩时上下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不超过2mm。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